2020年9月15日上午,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陜西省中華職業教育社、陜西省人社廳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管理辦公室、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全國第四屆載貨汽車裝調工(學生組)職業技能競賽啟動會”在陜西交院隆重舉行。
啟動會現場
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李冬玉出席并宣布競賽啟動。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主任史仲光,陜西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秘書長王彥平,陜西省人社廳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管理辦公室主任陳樹,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 委書記楊云峰,陜西省中華職教社社務委員、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書陽,以及參賽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代表參加活動。啟動儀式由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王天哲校長主持。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王天哲校長主持會議
會上,楊云峰表示,學校將在組委會的指導下,高質量、高標準做好大賽的各項服務工作,努力為各位選手以飽滿的熱情和狀態投入比賽提供支持和保障,努力為選手們展示技能、展示風采、賽出友誼、賽出水平搭建好平臺,確保把本次競賽辦成一屆主題鮮明、特色彰顯、水平高超的精彩技能賽事,為我國商用載貨汽車行業發展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書記楊云峰致歡迎詞
史仲光致辭指出,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是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復的機械行業人才評價的權 威機構。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服務行業、服務企業、服務勞動者”的宗旨開展技能人才培養和評價工作,實踐證明,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是選拔人才的快捷通道,有利于在行業內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這將是載貨汽車領域又一次盛大的技能人才比武盛會。
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主任史仲光致辭
孫書陽在發言中說,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教育型企業和汽車***建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主動請纓承辦此項競賽活動,將全力做好大賽籌備工作,愿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做出積極貢獻。
陜西省中華職教社社務委員、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書陽致辭
李冬玉宣布大賽啟動,領導們一起按下啟動儀,大賽啟動儀式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隨后與會人員參觀了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實踐教學基地。
據悉,本屆賽事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主辦。大賽隸屬于國 家 級競賽,在業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權 威性。學生組競賽分中職組和高職組兩個組別,各組均采用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圍繞商用載貨汽車有關機械部件的裝配、測量、調整和故障檢查、排除進行,按預賽和全國決賽兩個階段進行。旨在加快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適應載貨汽車行業發展的技術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著力培育高素質從業人員隊伍和新生力量,為整個汽車行業營造重視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圍,以構筑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綠色通道。
2024年1月19日,由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組織,成功召開了咸陽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建設工作會議,咸陽市教育局、咸陽市高新區管委會、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APOLLO智能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及咸陽市各區縣職業教育中心代表共3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2023年7月21日上午,咸陽市秦都區中韓產業園內天藍地綠,鮮花吐蕊,陜西科技大學與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約定的秦創原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儀式順利進行,參加簽約儀式的嘉賓有咸陽市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沈洋、辦公室主任吳磊,陜西科技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孫健、人事處郭云民、馮引安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國 家技術轉移中心咸陽區域主任羅永軍和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孫書陽總經理。
為精心謀劃咸陽市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年度工作,全 面貫徹落實《咸陽市加快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指導意見》(咸政辦發〔2023〕33號)文件精神,咸陽市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于2024年1月19日,在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駐地召開新一年度工作會議。
技能促成才,服務促發展。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咸陽市定于7月份舉辦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19日至20日利用2天時間,成功舉辦了大賽組委會賦予的“物聯網安裝調試”、“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2...
1月3日,省政協副主席、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李忠民帶隊,到省城市經濟學校調研特殊教育工作。
由咸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工會、教育局、財政局聯合舉辦的此屆職業技能大賽,旨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確保為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提供技能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