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課程建設研究院院長姜大源應邀為期應用型課程建設研修班作了“課程開發的關鍵:結構問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與理論創新”專題報告。
姜大源指出,工作過程導向是個普適性概念,實訓課程可以作為工作過程導向,項目課程也可以作為工作過程導向,工作過程系統化則是在此基礎上的演變和發展。校企合作是辦學模式,工學結合是人才培養模式,工作過程系統化則是在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情境下的具體課程模式。高等教育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課程;可以沒有教材,但不能沒有課程;課程的組合就是***,拿教材教書的教師不可能是的教師,只有用課程教書的教師才是高水平的教師。課程始終是教育的核心,教師教學要圍繞課程,學校硬件建設也要圍繞課程。姜大源強調,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選擇課程內容,二是課程內容如何解構與重構。對應用型和職業型人才而言,只需要適度夠用的知識,知識的數量沒有發生變化,但其排序方式和知識質量應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體現為融合,不是空間的物理位移。
姜大源指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包含學習領域、學習情境、教學設計等三個層次的內容。首先應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然后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出行動領域,再將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根據職業特征和完整性思維將學習領域分解為主體學習單元,最后將學習單元按照行動過程進行教學設計。每個情境都是一個工作過程,可以分三個步驟進行操作:,確定該課程所對應的典型工作過程,梳理并列出這一工作過程的具體步驟;第二,對這個客觀存在的典型工作過程進行教學化處理;第三,根據這個參照系確定三個以上的具體工作過程,按照平行、遞進和包容的原則設計課程單元(學習情境)。
姜大源指出,工作過程系統化判斷標準強調比較學習,應遵循三個原則:,比較對象***是三個以上;第二,***是同一范疇、同一個參照系下進行比較;第三,比較中重復的是步驟,不是內容。姜大源認為,比較***有載體,載體結構中要傳遞的是學科知識。工作過程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工作過程追求總體,涵蓋***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個維度,把技能、知識、態度綜合起來;二是工作過程是不斷變化的,不同職業間的區別在于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環境等六個要素;三是結構相對固定,包括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方面。
為增強學員對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理解和應用,姜大源結合大量案例詳細闡述了如何設計“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并強調整體思維和大道意識。姜大源指出,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說得出名字的東西也不是永恒的。“道”是工作過程,“名”是知識和技能。要通過可以說得出來的工作過程和知識、技能,系統化為真理,使學生在掌握具體知識、技能和工作過程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工作和職業能力,這樣的課程設計才有可能使學生獲得永恒之“道”。
2024年1月19日,由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組織,成功召開了咸陽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建設工作會議,咸陽市教育局、咸陽市高新區管委會、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APOLLO智能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及咸陽市各區縣職業教育中心代表共3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2023年7月21日上午,咸陽市秦都區中韓產業園內天藍地綠,鮮花吐蕊,陜西科技大學與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約定的秦創原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儀式順利進行,參加簽約儀式的嘉賓有咸陽市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沈洋、辦公室主任吳磊,陜西科技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孫健、人事處郭云民、馮引安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國 家技術轉移中心咸陽區域主任羅永軍和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孫書陽總經理。
為精心謀劃咸陽市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年度工作,全 面貫徹落實《咸陽市加快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指導意見》(咸政辦發〔2023〕33號)文件精神,咸陽市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于2024年1月19日,在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駐地召開新一年度工作會議。
技能促成才,服務促發展。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咸陽市定于7月份舉辦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19日至20日利用2天時間,成功舉辦了大賽組委會賦予的“物聯網安裝調試”、“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2...
1月3日,省政協副主席、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李忠民帶隊,到省城市經濟學校調研特殊教育工作。
由咸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工會、教育局、財政局聯合舉辦的此屆職業技能大賽,旨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確保為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提供技能人才支撐。